一、需求建模与排序:为什么在ITIL 4中如此关键

1.资源有限、目标繁杂的现实困境

在我讲授 ITIL 4 DSV 课程时,经常有学员问到:“面对海量需求和有限资源,我们到底该先做哪一件?”这是所有数字化服务团队都逃不开的问题。现实中,我们往往被迫在多个看起来“都很重要”的任务之间抉择,而这恰恰暴露出一个核心能力的缺失——需求建模与优先级排序。

2.ITIL 4强调的不是“做完”,而是“做对”

在 ITIL 4 的服务价值体系中,强调的不只是服务交付的效率,更在于服务决策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以任务数量或上线速度来衡量成功,而要以“是否支撑了真正的价值目标”为判断标准。这背后的根本方法,就是科学、结构化的需求建模和优先排序机制。


二、从想法到服务:用建模方法清晰界定需求本质

1.结合业务分析实践,厘清功能与非功能需求

我们在服务设计过程中,必须区分清楚什么是功能需求(比如系统能做什么)、什么是非功能需求(比如性能、安全性、可用性)。这不仅有助于资源分配,更能避免遗漏关键的底层保障能力。比如一个在线客服系统,回复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往往比UI界面优化更关键。

2.引入MVP理念:服务并不等于一次性“到位”

MVP(最小可行产品)强调的是以最少的功能验证最大的用户价值。尤其在早期需求不明确或客户反馈尚未明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先行交付一个具备核心价值的服务版本,快速获得反馈、验证方向。ITIL 4 中强调“敏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鼓励这种MVP式迭代。

3.TDD在服务迭代中的应用逻辑

测试驱动开发(TDD)并不仅限于软件开发。在服务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将期望的业务表现作为“测试用例”,用以反向推动需求明确、功能开发与交付逻辑。在课堂中我提供过一个服务需求识别模版,其中就包含了“预期结果”“关键路径”“失败条件”等字段,就是基于TDD思维整理的需求表达方式。

1753277119029-845.png


三、从“感觉优先”到“模型优先”:排序逻辑的科学化路径

1.MoSCoW方法:定性判断的优先排序法

MoSCoW 是一种简洁而高效的定性方法,将需求划分为 Must、Should、Could、Won't 四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容易理解、易于沟通,适用于资源分配紧张或跨部门协调频繁的项目环境。例如,在一项服务改造中,我们可能将“数据加密”列为 Must,而“图标美化”则归为 Could。

2.WSJF模型:定量排序的价值体现

对于需要更高精度排序的场景,我们可以应用 WSJF(加权最短作业优先)模型。它将排序建立在业务损失(延迟交付所导致的影响)与交付代价之间的比值上。分子是“价值”,分母是“成本”,比值越高,优先级越高。这种方式尤其适合服务团队与产品、业务共同参与决策的情形,让决策更具透明性和说服力。


四、排序方法的融合运用与实践建议

1.定性与定量结合是实用路径

很多组织在排序时要么只听“拍脑袋”的判断,要么只看模型分数,而忽略了实际背景。在 ITIL 4 的服务实践中,我更推荐将 MoSCoW 用于初筛,再用 WSJF 做精细打分。这样既不失效率,又具备分析深度。

2.优先级不是“一锤定音”,而是动态调整

ITIL 4 提醒我们,服务旅程是动态的,需求排序也必须具备可调整性。新出现的业务需求、市场反馈、资源突发变化,都可能影响原有排序。因此,在每个迭代周期开始前,都应重新校准优先级,确保当下的投入能够支撑最近阶段的关键目标。

3.用工具构建透明协同机制

很多时候,排序失效并不是因为判断不准,而是因为排序的过程不透明。通过协作工具、需求看板、模型共享表单等方式,让业务、开发、运维三方都参与到排序中来,是 ITIL 4 DSV 提倡的“协作驱动服务优化”的体现。


五、总结:排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判断能力的体现

在 ITIL 4 的服务运营实践中,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决策,靠的不是经验堆积,而是机制、模型与价值观的结合。需求建模让我们理解“做什么”,排序机制让我们决定“先做什么”。

无论是借助MVP快速试错、用TDD反推交付目标,还是运用MoSCoW与WSJF等方法梳理任务轻重缓急,最终的目标都是:把资源花在真正产生价值的地方。这种能力,不只是管理的技巧,更是 ITIL 4 所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核心体现。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Tags:
Created by superadmin on 2025/07/23, 21:25
     
深圳市艾拓先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