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source code of ITIL 4 关系管理实践核心术语
Last modified by superadmin on 2025/07/09, 16:16
Hide last authors
author | version | line-number | content |
---|---|---|---|
![]() |
1.1 | 1 | ==== ITIL 4 关系管理实践术语解释 ==== |
2 | |||
3 | |||
4 | **价值流中的关系映射与管理**:指在端到端价值交付过程中识别、记录和优化各干系人之间关系的系统性方法。该方法强调关系管理与价值创造活动的集成,确保关系支持整体价值流的效果和效率。 | ||
5 | |||
6 | **关系模型的系统化设计**:指基于科学方法论建立的关系管理框架,包含关系类型分类、互动模式定义、责任分配和治理机制。该设计确保组织能够以结构化和可重复的方式管理不同类型的干系人关系。 | ||
7 | |||
8 | **内部干系人关系管理**:指组织内部各团队、部门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正式化管理过程。在关系管理实践中,这包括建立内部关系原则、促进跨部门协作、解决内部冲突,以及维护健康的组织文化。 | ||
9 | |||
10 | **关系管理框架与治理体系**:指为确保关系管理活动有效执行而建立的系统性治理结构。该体系包括关系管理政策、流程、角色职责分配、决策机制和绩效监控,确保关系管理与组织战略和目标保持一致。 | ||
11 | |||
12 | **商业关系经理(BRM)角色**:指专门负责管理组织与关键外部干系人(特别是客户和业务伙伴)关系的专业化角色。BRM负责制定关系模型、协调关系旅程、处理关系异常,并定期评审关系效果。 | ||
13 | |||
14 | **关系代理人机制**:指在关系旅程的各个接触点中,由不同角色人员承担关系管理职责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关系代理人负责在日常互动中执行关系模型,确保干系人体验的一致性和质量。 | ||
15 | |||
16 | **例外管理机制**:指当关系模型无法有效应对特定情况或关系冲突时的标准化处理流程。该机制包括异常识别、升级程序、解决方案制定和关系修复措施,确保关系问题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 ||
17 | |||
18 | **集成化关系信息平台**:指支持关系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包括干系人信息管理、关系数据分析、沟通协作工具和绩效监控仪表板。该平台确保关系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 | ||
19 | |||
20 | **关系质量的量化评估体系**:指基于数据驱动方法建立的关系效果测量和分析框架。该体系包括关系满意度指标、互动质量指标和关系价值指标,支持关系管理的持续改进。 | ||
21 | |||
22 | **关键干系人的识别与分类模型**:指基于干系人管理理论建立的系统化方法,用于识别、评估和分类组织的关键干系人。该模型考虑干系人的影响力、利益相关程度和关系类型,为差异化关系管理提供基础。 | ||
23 | |||
24 | **干系人映射矩阵与影响力分析**:指运用干系人分析方法建立的可视化工具,用于展示干系人的影响力水平和利益相关程度。该分析支持关系管理策略的制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 ||
25 | |||
26 | **多维度干系人评估框架**:指基于评估理论建立的综合性分析方法,从多个维度(如权力、影响力、态度、利益等)评估干系人特征。该框架支持更精确的关系管理决策和个性化的互动策略。 | ||
27 | |||
28 | **关系类型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指根据关系分类理论制定的针对不同关系类型的管理策略。该策略考虑关系的性质(如交易型vs合作型)、重要性和复杂性,确保关系管理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 ||
29 | |||
30 | **关系生命周期的管理框架**:指基于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建立的关系发展和维护框架。该框架涵盖关系的探索、建立、发展、维护和结束各个阶段,确保关系的可持续发展。 | ||
31 | |||
32 | **价值共创的关系协同设计**:指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建立的协作模式,强调组织与干系人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设计。该设计促进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共同创新,实现双赢或多赢的关系结果。 | ||
33 | |||
34 | **端到端关系触点的设计与管理**:指基于客户旅程设计理念建立的关系互动点管理方法。该方法确保在干系人旅程的每个关键节点都有恰当的关系管理活动,提升整体关系体验。 | ||
35 | |||
36 | **关系驱动的价值流优化**:指通过关系价值分析识别和改善价值流中关系瓶颈的方法。该方法强调关系质量对价值创造的影响,通过优化关系互动提升价值流的整体效率。 | ||
37 | |||
38 | **关系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应用**:指基于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建立的关系信息处理体系。该体系包括关系数据的收集机制、分析工具和应用场景,支持基于证据的关系管理决策。 | ||
39 | |||
40 | **内部关系的心理安全与信任建设**:指基于组织心理学理论建立的内部关系改善方法。该方法关注团队心理安全氛围的营造、信任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促进开放沟通和有效协作。 | ||
41 | |||
42 | **跨部门协作的关系动力学**:指基于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和管理跨部门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关注部门间的权力关系、利益冲突和协作机制,促进组织内部的有效协调和整合。 | ||
43 | |||
44 | **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对齐**:指基于战略管理和联盟理论建立的伙伴关系管理方法。该方法确保合作伙伴关系与组织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通过战略协同实现共同价值创造。 | ||
45 | |||
46 | **供应链关系的风险协同管理**:指基于供应链和风险管理理论建立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方法。该方法关注供应链关系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协同应对,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 | ||
47 | |||
48 | **关系满意度的测量与分析**:指基于满意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关系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满意度调查设计、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技术,为关系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 ||
49 | |||
50 | **结构化沟通机制的设计与实施**:指基于沟通理论和机制设计建立的正式化沟通体系。该机制确保关系中的信息传递准确、及时和有效,减少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 ||
51 | |||
52 | **关系危机的沟通与修复策略**:指基于危机沟通和关系修复理论建立的应急响应机制。该策略包括危机识别、沟通计划、修复措施和关系重建步骤,确保关系危机的有效处理。 | ||
53 | |||
54 | **关系战略与组织战略的对齐**: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确保关系管理活动支持组织整体战略目标的方法。该对齐确保关系投资与组织战略重点的一致性,最大化关系管理的战略价值。 | ||
55 | |||
56 | **关系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构建**:指基于战略管理和竞争理论通过关系网络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方法。该方法强调关系网络的战略价值,通过关系优势创造差异化竞争能力。 | ||
57 | |||
58 | **关系价值的识别与量化**:指识别和测量关系管理活动所创造价值的方法。由于关系价值具有抽象性和长期性特征,该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评估关系对组织绩效的贡献。 | ||
59 | |||
60 | **关系网络的系统性效应**:指关系网络作为整体系统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和涌现特性。该概念需要系统思维来理解单个关系如何相互作用,形成更大的网络价值和竞争优势。 | ||
61 | |||
62 | **关系信任的建立与维护机制**:指建立和维护干系人间信任关系的系统性方法。由于信任管理的复杂性,该机制需要综合考虑文化因素、历史经验、沟通方式和行为一致性等多个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