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version 1.1 >
edited by superadmin
on 2025/07/22, 10:32
To version < 2.1
edited by superadmin
on 2025/07/22, 10:32
Change comment: There is no comment for this version

Summary

Details

Icon Page properties
Title
... ... @@ -1,0 +1,1 @@
1 +ITIL 4 客户旅程:华为研发运维一体化敏捷项目管理模式解构
Parent
... ... @@ -1,0 +1,1 @@
1 +长河 ITIL 4 专栏文章.长河 ITIL 4 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营.WebHome
Content
... ... @@ -1,0 +1,99 @@
1 +**一、三种项目管理模式:结构适配、目标导向的选型逻辑**
2 +
3 +**1.瀑布型、敏捷型、DevOps型的实战分类** 华为在实际项目管理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应对着不同类型的服务交付需求,分别是:传统瀑布管理模式、敏捷研发模式(虽然部署上线依然是手动操作),以及DevOps模式(即开发与运维一体化)。这些模式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层级和目标的明确性进行了细化:
4 +
5 +* (((
6 +**瀑布型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明确、交付路径清晰的项目。这类项目强调文档化、流程化和阶段性成果的交付。例如,标准产品开发、大客户定制方案等。
7 +)))
8 +* (((
9 +**敏捷型研发模式**:适用于需求尚不完全明确、需要市场验证的项目。这类项目强调灵活调整和快速响应,适用于新产品孵化、用户体验创新等场景。在此模式下,尽管研发阶段采用敏捷方式,但交付和上线的过程仍为手动操作。
10 +)))
11 +* (((
12 +**DevOps型模式**:旨在通过开发与运维一体化的方式,打破传统开发与运维之间的壁垒,实现从研发到交付再到运维的自动化和持续改进。这一模式强调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自动化测试等手段提升交付效率与质量。
13 +)))
14 +
15 +**2.项目选型的关键判断标准** 通过两个维度来判断服务项目适配哪种模式:
16 +
17 +* (((
18 +**目标明确性**:业务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19 +)))
20 +* (((
21 +**路径稳定性**:服务设计与交付路径是否稳定? 如果目标明确且路径稳定,可以选择传统的瀑布型管理模式;如果目标不明确且路径不稳定,则适合采用敏捷型模式;若二者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则应采取DevOps模式,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22 +)))
23 +
24 +这种“结构治理匹配服务特性”的理念,是ITIL 4服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融合的核心思路。
25 +
26 +
27 +[[image:1753151524236-376.png]]
28 +
29 +----
30 +
31 +**二、研发敏捷与端到端敏捷:优化层级的跃迁**
32 +
33 +**1.研发敏捷解决“开发效率”,但不解决“服务感知和用户反馈”** 很多组织在引入敏捷后,通常仅在开发团队层面实行敏捷方法(如Scrum),而整体服务的价值流仍旧滞后。这种“局部敏捷”,只能提升开发效率,但未能真正解决客户体验问题。
34 +
35 +**2.端到端敏捷强调从“需求识别”到“服务运营”的全链条敏捷**ITIL 4所倡导的价值主张,实际上是将敏捷思维贯穿于从市场洞察、产品构思、交付实现到运营反馈的客户旅程全过程。这要求不仅开发团队需要敏捷,产品、测试、运营、用户研究等团队也要实现全链条的敏捷协同。
36 +
37 +华为在实践中的端到端敏捷机制,涵盖了从项目立项前的“价值假设”,到开发过程中的“快速验证”,再到上线后的“数据反馈闭环”。这种机制突破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只看交付节点”的思维局限。
38 +
39 +----
40 +
41 +**三、瀑布与迭代并行:混合交付的现实路径**
42 +
43 +在实际的服务项目中,部分模块是可复用且稳定的,而其他模块则依赖于业务策略的快速变化。华为的混合交付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
44 +
45 +* (((
46 +**核心流程用瀑布稳定整体项目进度**;
47 +)))
48 +* (((
49 +**用户界面、推荐算法、接口服务等关键模块用敏捷推进演进**。
50 +)))
51 +
52 +这种策略能够保证项目整体进度的可控,同时也能为关键模块的创新提供灵活的空间。
53 +
54 +
55 +----
56 +
57 +**四、假设驱动开发:从目标验证到方案演化**
58 +
59 +**1.假设驱动,不是“拍脑袋”** 在高不确定性的服务设计项目中,目标不能通过直觉或“拍脑袋”来定,需要通过“假设-验证-调整”的逻辑来推进项目。华为在项目中采用的HDD(Hypothesis Driven Development)机制,正是这种方式的体现。
60 +
61 +核心路径为:
62 +
63 +* (((
64 +明确核心假设;
65 +)))
66 +* (((
67 +构建快速验证方案(原型或MVP);
68 +)))
69 +* (((
70 +收集反馈数据;
71 +)))
72 +* (((
73 +根据反馈进行假设修正或路径调整。
74 +)))
75 +
76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可以大幅降低投入浪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77 +
78 +**2.HDD是“设计与交付一体化”的催化剂**HDD机制不仅促使设计人员参与验证过程,还要求开发人员参与需求的澄清及用户背景的理解。这种跨职能的协作,正是ITIL 4所提倡的“服务旅程参与协同”的最佳体现。
79 +
80 +----
81 +
82 +**五、制度启示:服务企业如何借鉴华为经验?**
83 +
84 +**1.从“项目类型分层”出发,进行制度适配** 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该避免统一采用单一的项目交付模式,而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价值流动方式,进行模式适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包括:
85 +
86 +* (((
87 +不同的计划制定流程;
88 +)))
89 +* (((
90 +不同的质量验收机制;
91 +)))
92 +* (((
93 +不同的绩效评估逻辑。
94 +)))
95 +
96 +**2.构建“服务节奏感”作为组织能力**ITIL 4的最终目标是优化服务的价值交付节奏。如果一个组织能够精准控制“服务发布节奏、迭代节奏、反馈节奏”,那么它就能在变化中保持弹性并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节奏感”不是通过流程图能够实现的,它必须通过反复的实战机制磨合,最终沉淀为组织的敏捷反应能力。
97 +
98 +
99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深圳市艾拓先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