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 4 认证测试含解题分析
原始题号:5
1. 关于变更授权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
A. 一般变更风险较低,通常可以让一个专门的授权人来审批
B. 应该由一个专门的授权人来批准所有类型的变更
C. 标准变更具有高风险,所以需要更高级别的审批
D. 集中式的变更审批更有效率
答案:A
解题分析:
变更授权是变更支持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不同类型的变更需要不同的授权方式。ITIL 4将变更分为三类:标准变更、一般变更和紧急变更,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授权机制。
一般变更(Normal Change)是指需要经过计划、评估和授权的变更。这类变更通常风险相对较低或中等,已经有明确的变更流程和评估标准。一般变更通常可以由一个特定的变更授权人或变更授权团队来审批,而不需要升级到高级管理层。这种授权方式既能确保适当的风险评估,又能保持效率。
选项B不正确,因为不同类型的变更应该由不同的授权人来批准。例如,标准变更是预先授权的,不需要每次都审批;紧急变更可能需要特殊的快速授权流程;而重大变更可能需要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选项C完全错误,标准变更恰恰是低风险、预先授权的变更,它们已经经过充分的风险评估和批准,可以重复执行而无需每次单独授权。正因为风险低且程序明确,标准变更才能作为服务请求的一部分快速实施。
选项D过于绝对。集中式审批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在其他情况下,分布式或同行评审的授权方式可能更合适。最有效的授权方式取决于组织的规模、文化、变更的性质等因素。ITIL强调授权方式应该与变更的风险和复杂性相匹配。
参考官方ITIL 4 Foundation著作的 5.2.4 小节
原始题号:18
2. SVS 的输入是:
A. 计划
B. 机会和需求
C. 指导原则
D. 价值流和流程
答案:B
解题分析:
服务价值系统(SVS)是ITIL 4的核心概念,理解它的输入和输出对于掌握价值创造机制至关重要。SVS描述了组织如何将输入转化为价值输出的整个系统。
机会和需求是SVS的主要输入。机会可能来自市场变化、新技术、竞争态势等外部因素,它们代表了组织可以利用的潜在价值创造点。需求则来自客户、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反映了他们对服务的期望和要求。这些机会和需求触发SVS的运作,驱动价值创造过程。
当机会和需求进入SVS后,组织利用其各个组件(指导原则、治理、服务价值链、实践、持续改进)来响应这些输入。通过服务价值链的六项活动(计划、改进、契动、设计和转换、获取/构建、交付和支持),组织将机会和需求转化为价值输出。
选项A的"计划"是服务价值链的一项活动,不是SVS的输入。选项C的"指导原则"是SVS的组成部分,为决策提供指导,但不是输入。选项D的"价值流和流程"属于服务管理四个维度之一,也不是SVS的输入。
理解这个概念有助于我们认识到:SVS不是封闭的系统,它持续接收外部的机会和需求作为输入,通过内部的处理机制,产生价值作为输出。这种开放式的系统视角体现了ITIL 4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
参考官方ITIL 4 Foundation著作的 4.2 小节

原始题号:72
3. 下面哪个选项包含了响应客户需求创造价值所需的关键活动?
A. 服务级别实践
B. 价值链
C. 服务请求实践
D. 指导原则
答案:B
解题分析:
服务价值链是ITIL服务价值系统(SVS)的核心运营模型,它定义了组织为响应需求和创造价值而必须执行的六项关键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价值转换过程。
服务价值链的六项活动包括:计划(确保对组织愿景和现状的共同理解)、改进(持续改进所有活动)、契动(理解利益相关者需求)、设计和转换(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期望)、获取/构建(确保服务组件可用)、交付和支持(按约定提供服务)。这些活动不是线性流程,而是灵活的、可以多种方式组合的活动集合。
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价值链活动组合,形成特定的价值流。例如,处理服务请求可能涉及契动、设计和转换、获取/构建和交付和支持等活动。通过灵活组合这些活动,组织能够快速响应不同类型的需求。
选项A的服务级别实践是34项实践之一,它支持价值链活动但本身不是活动集合。选项C的服务请求实践也是一项具体实践,而非关键活动的集合。选项D的指导原则为决策提供指导,但不是执行活动。
服务价值链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与传统的线性流程模型不同,价值链允许组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组合活动,这使得它能够适应敏捷、DevOps等现代工作方式。
参考官方ITIL 4 Foundation著作的 4.5 小节
原始题号:149
4. 下面哪项指导原则建议将工作划分成可管理、可及时执行和完成的较小部分?
A. 聚焦价值
B. 基于当前情况开始
C. 利用反馈迭代式进展
D. 协作并促进可见性
答案:C
解题分析:
"利用反馈迭代式进展"(Progress iteratively with feedback)指导原则强调通过将大型项目或改进计划分解为较小、可管理的迭代来推进工作。这种方法源自敏捷和精益思想,已被证明能够降低风险、提高适应性并加快价值交付。
将工作划分成较小部分有多个重要优势。首先,小的迭代更容易规划、执行和控制,降低了复杂性和失败风险。其次,每个迭代完成后都可以获得反馈,使组织能够在下一个迭代中调整方向,避免在错误方向上投入过多资源。第三,较小的部分可以更快地完成和交付,让利益相关者更早地看到价值,增强信心和支持。
反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每次迭代完成后,应该收集和分析反馈,包括来自用户、客户、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反馈。这些反馈用于评估进展、识别问题、发现改进机会,并为下一次迭代提供输入。这种反馈循环确保工作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选项A"聚焦价值"强调理解和交付客户价值。选项B"基于当前情况开始"建议利用现有资源和能力。选项D"协作并促进可见性"关注利益相关者参与和信息透明。虽然这些原则都很重要,但只有"利用反馈迭代式进展"明确建议将工作分解为较小的、可管理的部分。
这个原则特别适用于不确定性高或复杂度大的场景,它允许组织"边做边学",根据实际情况持续调整,而不是试图在开始前就完美规划所有细节。
参考官方ITIL 4 Foundation著作的 4.3.3 小节
原始题号:183
5. 哪项指导原则建议取消无助于创造价值的活动?
A. 从您现在的位置开始
B. 协作并提高可见性
C. 保持简单实用
D. 优化和自动化
答案:C
解题分析:
"保持简单实用"(Keep it simple and practical)指导原则强调在服务管理中消除不必要的复杂性,专注于真正创造价值的活动。这个原则认识到,过度复杂的流程、不必要的步骤和官僚主义往往阻碍而非促进价值创造。
在应用这个原则时,组织需要批判性地审视其实践、流程和活动,问一个关键问题:"这个活动是否直接或间接地为价值创造做出贡献?"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贡献微乎其微,就应该考虑取消或简化该活动。这种审视应该是持续的,因为随着环境变化,某些曾经有价值的活动可能变得过时。
简化不意味着过度简化或忽视必要的控制。关键是找到平衡点:确保有足够的流程来管理风险和满足合规要求,但避免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例如,如果某个审批步骤从未拒绝过任何请求,它可能就是不必要的;如果某个报告从未被使用,它就可能是浪费。
这个原则与精益思想中的"消除浪费"概念高度一致。浪费包括等待、不必要的移动、过度处理、不必要的库存等。通过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组织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快交付速度,最终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选项A"从您现在的位置开始"关注利用现有能力。选项B"协作并提高可见性"强调利益相关者参与。选项D"优化和自动化"关注效率提升。虽然这些原则可能涉及简化某些方面,但只有"保持简单实用"明确提出取消无价值活动作为核心主张。
实施这个原则需要勇气,因为它可能涉及挑战既有做法和传统。但回报是显著的:更快的响应速度、更低的运营成本、更满意的员工和客户。
参考官方ITIL 4 Foundation著作的 4.3.6 小节
原始题号:284
6. 在"持续改进模式"的哪一步实施改进计划?
A. 愿景是什么?
B. 我们如何到达那里?
C. 采取行动
D. 我们到达那里了吗?。本习题取自长河ITIL 4训练营
答案:C
解题分析:
持续改进模型是ITIL 4中用于指导改进活动的七步模型。每一步都有特定的目的和关键活动,理解这些步骤及其顺序对于有效实施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采取行动"(Take action)是模型的第五步,这是实际实施改进计划的阶段。在这一步之前,组织已经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明确了改进愿景(第一步)、评估了当前状态(第二步)、设定了目标(第三步)、制定了改进计划(第四步)。现在是将计划付诸实践的时候。
在采取行动阶段,组织执行在"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步骤中制定的改进计划。这可能涉及实施新流程、部署新工具、培训人员、改变组织结构等。这个阶段强调实际执行而非进一步规划,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采取行动后,组织进入第六步"我们到达那里了吗?"来评估改进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第七步"我们如何保持这种势头?"确保改进成果得以维持并继续推进。如果没有达到,则重新评估并调整方法。
选项A"愿景是什么?"是第一步,关注确定改进方向。选项B"我们如何到达那里?"是第四步,关注制定改进计划而非实施。选项D"我们到达那里了吗?"是第六步,关注评估改进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