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 4 客户旅程:华为研发运维一体化敏捷项目管理模式解构
一、三种项目管理模式:结构适配、目标导向的选型逻辑
1.瀑布型、敏捷型、DevOps型的实战分类 华为在实际项目管理中,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应对着不同类型的服务交付需求,分别是:传统瀑布管理模式、敏捷研发模式(虽然部署上线依然是手动操作),以及DevOps模式(即开发与运维一体化)。这些模式在实践中根据需求层级和目标的明确性进行了细化:
- 瀑布型管理模式:适用于需求明确、交付路径清晰的项目。这类项目强调文档化、流程化和阶段性成果的交付。例如,标准产品开发、大客户定制方案等。 
- 敏捷型研发模式:适用于需求尚不完全明确、需要市场验证的项目。这类项目强调灵活调整和快速响应,适用于新产品孵化、用户体验创新等场景。在此模式下,尽管研发阶段采用敏捷方式,但交付和上线的过程仍为手动操作。 
- DevOps型模式:旨在通过开发与运维一体化的方式,打破传统开发与运维之间的壁垒,实现从研发到交付再到运维的自动化和持续改进。这一模式强调通过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自动化测试等手段提升交付效率与质量。 
2.项目选型的关键判断标准 通过两个维度来判断服务项目适配哪种模式:
- 目标明确性:业务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 路径稳定性:服务设计与交付路径是否稳定? 如果目标明确且路径稳定,可以选择传统的瀑布型管理模式;如果目标不明确且路径不稳定,则适合采用敏捷型模式;若二者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则应采取DevOps模式,灵活应对业务需求的变化。 
这种“结构治理匹配服务特性”的理念,是ITIL 4服务管理与项目管理融合的核心思路。

二、研发敏捷与端到端敏捷:优化层级的跃迁
1.研发敏捷解决“开发效率”,但不解决“服务感知和用户反馈” 很多组织在引入敏捷后,通常仅在开发团队层面实行敏捷方法(如Scrum),而整体服务的价值流仍旧滞后。这种“局部敏捷”,只能提升开发效率,但未能真正解决客户体验问题。
2.端到端敏捷强调从“需求识别”到“服务运营”的全链条敏捷ITIL 4所倡导的价值主张,实际上是将敏捷思维贯穿于从市场洞察、产品构思、交付实现到运营反馈的客户旅程全过程。这要求不仅开发团队需要敏捷,产品、测试、运营、用户研究等团队也要实现全链条的敏捷协同。
华为在实践中的端到端敏捷机制,涵盖了从项目立项前的“价值假设”,到开发过程中的“快速验证”,再到上线后的“数据反馈闭环”。这种机制突破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只看交付节点”的思维局限。
三、瀑布与迭代并行:混合交付的现实路径
在实际的服务项目中,部分模块是可复用且稳定的,而其他模块则依赖于业务策略的快速变化。华为的混合交付策略正是基于这一现实,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
- 核心流程用瀑布稳定整体项目进度; 
- 用户界面、推荐算法、接口服务等关键模块用敏捷推进演进。 
这种策略能够保证项目整体进度的可控,同时也能为关键模块的创新提供灵活的空间。
四、假设驱动开发:从目标验证到方案演化
1.假设驱动,不是“拍脑袋” 在高不确定性的服务设计项目中,目标不能通过直觉或“拍脑袋”来定,需要通过“假设-验证-调整”的逻辑来推进项目。华为在项目中采用的HDD(Hypothesis Driven Development)机制,正是这种方式的体现。
核心路径为:
- 明确核心假设; 
- 构建快速验证方案(原型或MVP); 
- 收集反馈数据; 
- 根据反馈进行假设修正或路径调整。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设计,可以大幅降低投入浪费,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2.HDD是“设计与交付一体化”的催化剂HDD机制不仅促使设计人员参与验证过程,还要求开发人员参与需求的澄清及用户背景的理解。这种跨职能的协作,正是ITIL 4所提倡的“服务旅程参与协同”的最佳体现。
五、制度启示:服务企业如何借鉴华为经验?
1.从“项目类型分层”出发,进行制度适配 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应该避免统一采用单一的项目交付模式,而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价值流动方式,进行模式适配,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这包括:
- 不同的计划制定流程; 
- 不同的质量验收机制; 
- 不同的绩效评估逻辑。 
2.构建“服务节奏感”作为组织能力ITIL 4的最终目标是优化服务的价值交付节奏。如果一个组织能够精准控制“服务发布节奏、迭代节奏、反馈节奏”,那么它就能在变化中保持弹性并创造持续的价值。这种“节奏感”不是通过流程图能够实现的,它必须通过反复的实战机制磨合,最终沉淀为组织的敏捷反应能力。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末经许可,不得转载

 ITIL 4官方核心著作
  ITIL 4官方核心著作 
   
   
   
   
  

 Copy
 Copy Export
 Export Annotate
 Annotate Print preview
 Print preview View Source
 View Source Children
 Children Comments
 Comments Attachments (1)
 Attachments (1) History
 History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